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入党引路人”青春微讲堂第七课: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兰青谈“信仰”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信仰意味着什么?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这是一生都需为之奋斗和实践的课题。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扬子晚报承办,少年志融媒平台组织的“入党引路人”青春微讲堂第七课上线,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兰青与青年朋友谈“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兰青说,他从一代代南医人的身上,看到了对于“信仰”的多角度诠释,他结合老中青三代南医人的故事,和大家谈谈信仰的力量。

在老一辈南医人的身上,兰青看到的“信仰”,是倾其所有的赤子之心。学校已故的退休教授马凤楼,曾担任学校历史上的第一任地下党支部书记,1949年镇江解放前夕,她联合进步师生发起护校运动,将学校完整的交到了党和人民的手中,那一年她25岁。此后,她一直致力于公共卫生事业人才的培养。1999年,年逾古稀的马凤楼教授和爱人戴汉民教授决定将仅有的10万元积蓄捐给学校,作为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奖学基金,那时的他们,正面临着女儿下岗、经济困难的状况。2014年,他俩又将毕生积蓄捐给学校。如今,他们设立的励学基金得到越来越多校友的支持,20余年时间里,共资助159位学子完成学业。

在中年南医人的身上,兰青看到的“信仰”,是逆行出征的铮铮誓言。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学校及附属医院共有600余名南医人驰援湖北。队伍中,有许多人都是临床一线的医疗骨干和中坚力量,有危险、有困难,他们永远冲在最前头。江苏援黄石医疗队出征的那天,记者问领队此次临危受命的感受,他回答说:“职责所在。”他叫鲁翔,时任我校副校长、附属逸夫医院院长。出征前,他叮嘱弟弟妹妹别告诉家中老人,免得他们担心;面对出征的队员,他吟诵“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到达黄石后,他统筹全局、排兵布阵、废寝忘食、冲锋在前,全身心地投入到与疫情的战斗之中。黄石的新冠患者“清零”的那一天,他带领队伍高喊:“禀父老,楼兰破!白衣将士把家还!”壮心不已,豪气干云。

在南医青年的身上,兰青看到的“信仰”,是心怀国之大者的自觉担当。2017年,在完成扶贫工作从徐州返回南京的途中,一位39岁的青年人因突发疾病,生命就此定格。他叫赵宝,时任学校党委宣传部秘书,对口帮扶丰县师寨镇宋庄村,任村第一书记。扶贫期间,他走村串户、走访调研,外引内联、精准施策,帮助宋庄村成功脱贫。早在赵宝25岁刚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那年,他就毅然放弃市级医疗单位的就业机会,到云南省镇康县志愿服务1年,支边归来后,他选择留在母校,做一名教书育人的辅导员,为培养人民健康的守护者而默默耕耘。赵宝始终践行着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人生准则,用他年轻但有厚度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说,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兰青认为,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前进道路上,都会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唯有具备坚如磐石的信仰,方能攻坚克难,烛照前行之路。

兰青号召青年朋友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传承前辈的精神,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蔡蕴琦

摄像:高一鑫 徐彬雯

剪辑:高一鑫

编导:朱奕昕

校对:李海慧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