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学习强国]战“疫”!208团队!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

发布者:xcb2019发布时间:2020-06-17浏览次数:1111

趁年轻,做对国家对人民有意义的事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是我们的荣幸!”南京医科大学有这样一支平均年龄30岁的“208团队”,这个集体不久前荣获了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们的全称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因为由重症监护、急诊、呼吸与危重症、感染等208名专业医务人员组成,这也成了“208团队”这个名称的由来。

疫情期间,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区,后又转战金银潭医院。“208团队”的优秀青年们,用勇敢、乐观、专业的“硬核”气质彰显了仁医青年的精神风貌。

重症医疗队出征

208,讲奉献!”

“我报名”“时刻准备着,听从组织调遣”……2月12日晚,南医大一附院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的通知后,大家纷纷主动请缨,“208团队”一夜成军。

“许多年轻女队员出于安全考虑,剪去了长发,97年的护士支曼曼甚至变成了一位光头姑娘。95后的南医大一附院胸外科护士金曼丽报名时,她已经在科室连续值班数天,近半个月没有回家了。”南医大一附院消毒供应中心科护士长宋瑾担任一附院武汉医疗队总护士长,负责协调安排150名支援武汉护士的工作。谈到队伍里的姑娘们,她感到又心疼,又佩服,然而姑娘们却纷纷表示:“头发虽然剪短了,但是战‘疫’的信念越来越了!”

“这份工作有多辛苦,大家心里都清楚,光是一层一层穿防护服就要半小时,每人每天定点工作4小时,加上下班后的清洁工作,起码要在岗7小时。”谈起队员们这些天的经历,宋瑾落了泪。“工作节奏这么紧张,一上岗就必须不吃不喝不排,很多人第一次用上了尿不湿,为的就是一天下来,一会儿也不能拖延。”

为保证医护人员劳逸结合,“零感染”安全回家,医疗队编写了医护人员管理小册子,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推出“双轨APN排班”,发挥青年团员的积极性组建志愿者队伍进行“签到”报平安管理,实现全队“零感染”。

脱下口罩,卸下“盔甲”,“208团队”队员们会疲惫、会难受、会倍感压力,为了给医护人员带去心灵慰藉,每晚7点,“战地主播”金曼丽和同事们一起策划了《战地声音》节目,这档节目渐渐成为队员们晚间最具仪式感的集体活动。

“你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是比亲人还要亲的人!” 2020年2月28日,武汉市第一医院,“208团队”迎来了第一批5位病人出院,抵达武汉即全身心投入奋战的医疗队员们初尝“战果”。

(江苏医疗队接管武汉第一医院后的首例ECMO手术现场)

“208,抢生命!”

2020年3月3日,武汉市第一医院,江苏医疗队接管后的首例ECMO手术现场——

病人床边是5位头戴正压头盔、全身三级防护的医务人员,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时速”正在上演。

“报告各位专家,患者呼吸逐步加快、心率加快……” 在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紧急会诊正在进行,屏幕另一头,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向主持会诊的团队领队刘云汇报。

“ECMO是可代替心肺系统,临时支持生命延长,争取更多抢救时间,为命悬一线的患者撑起生的希望。” 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医师、“208团队”中ECMO医护组成员乔莉表示。

“速度要快!”护士金曼丽参加了手术:整理病人的皮肤情况、管道情况、瞳孔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和操作护士,缩短了医生的上机时间,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时间。 “真的觉得自己像一个‘女战士’。”

当晚8:30,经过38分钟的奋战,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的医护管控尤为关键,对于经过ECMO手术的患者,护理的需求量很大。”护士长宋瑾说,医疗队排了两个方阵来全力保障,6个班次24小时不间断观察以保证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

“在重症监护病房里,有很多病人可以说是在死亡线边缘。”南医大一附院援武汉医疗队专家组组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齐栩说,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团队还发明了“三明治翻身法”、“气管拔管阻隔装置”等多项新技术,有效提高了救治水平。

对于重症患者而言,除了生理上的困难,心理上的“坎”也必须迈过去。“208团队”成员们从临床实际出发,为患者加强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在患者出院后,医务人员会送上 ‘出院卡’和巧克力,说明注意事项,还有一张二维码,可以随时与我们保持联系。”南医大一附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医师潘寅兵说。

在这支队伍中,7位专家还作为国家督导组专家留守到最后,被誉为 “压舱石”和“定心丸”,坚守到底直至所有重症患者清零。

(青年突击队成立)

208,打硬仗!”

“我分管医疗,熟悉感控,参加过汶川灾后重建,我一定带好这支队伍,打好这场硬仗。”形势严峻,重任如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刘云挂帅出征,挑起了医疗队领队的担子。

2月13日晚医疗队一到武汉,刘云就召开紧急会议,全面部署收治病人准备工作,第二天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区。

红旗插在最高处,堡垒建在最前沿。刘云在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下设了7个临时党小组,并通过党员结对把非党员人士也纳入网络化管理中,保证整个队伍在科学的管理架构下有序运行,确定了医疗、护理、感控、管理、信息、综合保障、安全督查、宣传等分组和人选便已确定,相关工作分工到位,为加强队员安全防护,还成立队员体温监测组、防护服穿脱培训组、志愿者团队。

此后的每晚八点,刘云都要组织召开管理层扩大会议及核心会议,总结一天工作的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周召开线上的队会,通报传达、布置有关工。

重症监护病区,那里承载着危重症患者的希望,也是救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月14日上午,武汉市第一医院4楼会议室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当场发话:“今天下午四点钟接收病人,哪家能收?”

“我们能收!” 刘云第一个站出来表态,“那么多危重病人等在那里,我们不能等待,情况也不允许我们等待。” 一句“我们能收”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和莫大的风险,会议结束回到驻地,离接收病人的时间已经不到5个小时了。

虽然情况紧急,但刘云依旧严格推行科学防控,按照科学的诊疗流程、操作,在现有病房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开动脑筋,调整病房护士站位置,加大空气流通,增加消毒措施;打破平时分诊的限制,进行混编收治,最大限度将患者以最快速度进行收治。从下午4点开始,病人一个接着一个来了,来的都是危重病人,不到两个小时,61张床位就收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成为武汉接收重症患者最多的医院之一。最终,在刘云的带领下,“208团队”创下了“落地一天之内即接管”,两小时内收满病区61张床位的“江苏速度”。

援鄂期间,“208团队”完成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第一例深静脉置管、第一例气管切开、第一例CRRT……3月下旬,武汉市第一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出院。但是“208团队”并没有返回,他们“转战”武汉金银潭医院,对“疫情最后一公里”发起“总攻”。

“若我归来,请不要为我特殊安排。只想在接着上班的时候,和同事们打个招呼,就当出差回来。若我归来,最想吃的是妈妈做的饭菜。只一盘绿油油的青菜,许久未尝,味蕾深爱。”金曼丽在最后一期《战地声音》中的广播中说道。

明明“拼了命”,却把这一切当成理所应当,不图回报。这是金曼丽的心声,是年轻后浪的声音,也是全体“208团队”的心声。



调查研究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