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14963,.前沿学科交叉创新,助力医学发展新航道,.2020-11-12 09:33:26 ,.204344,.张阳,.middle

前沿学科交叉创新,助力医学发展新航道

2020年11月5日,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组委会官方传来喜讯:南京医科大学高远团队的创业项目《基于智能算法的血管介入精准治疗系统》成功入选全国决赛终审答辩的名单,南京医科大学的《蔚尔起搏器——无线充电,重获“心”生》项目和《“小帕管家”——RBD联合抑郁对帕金森病早期诊断辅助系统》项目,通过国赛直通车的方式入围全国决赛的审核。此前的九月份高远团队创业项目《基于智能算法的血管介入精准治疗系统》成功夺得了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的金奖,这不仅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又一突出成果,也充分展示了医工学科交叉的巨大潜力。

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全国的“挑战杯”竞赛首次采用了线上答辩模式。 “通过前段时间比赛的实际磨练,感觉线上模式会稍微有些紧张,不过我很有信心,我们的项目运营已经比较成熟了,同时获得了行业内许多专家的支持和鼓励”,在得到入选国赛决赛圈的消息后他笑着说道。

1605144865533959.png

高远是南医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就读本科期间,医学工程课上接触到的3D打印技术给了他很大的启发。2018年,他和另外5名同学组建了创业实践团队,还成立了一家医疗科技公司。他说:“目前来看,许多最前沿的科学发现要想真正适用于治病救人,工程学、材料学和信息学的配合至关重要,但往往这些领域的工作者缺乏临床医学的经验,临床医生同样也缺乏这些学科的知识,这种合作一定是大有可为的”。像高远这样的医学生在学校里已越来越多,他们热衷于在医学与工程学、生物学的融合贯通和应用上寻找革新的方向。而这种教育风向和学术氛围的形成也得益于南京医科大学多年来积极布局学科融合发展,尤其是医工、医理等学科领域的交叉联合。

近半个世纪以来,多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顶尖大学很早就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科建设水平,进而有力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医学专业领域,随着转化医学的兴起,医学与工程学、生物学、信息学的融合贯通和应用作为一种创新理念,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南医大就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并与老牌工科院校东南大学联合招收“工医七年制双学位班”和“工医结合七年一贯制本硕连读”专业,在国内首创医工交叉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很早就尝试探索医学与理工学科的结合,但受限于学校专业背景单一和资源积淀不足,既有的浅尝辄止已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十三五”期间,学校立足医学专业优势,在学科融合发展上多措并举,相继成立了转化医学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等新学院。在多年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招录基础上,2016年又设置临床医学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19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获批设置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做为一所省部委共建地方医科院校,南京医科大学立足自身发展逻辑,锻长板,补短板,逐渐在学科融合发展中摸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径。

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构筑交叉融合新平台

南京医科大学充分结合实际状况,遵循学科建设发展规律,通过一系列精准改革布局,初步形成以优势特色学科为轴心,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格局。学校以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轴心,引导理、工、文学科向其交叉渗透,不断打造新的增长点。学校凝练了生物医学材料与技术、医疗器械与装备、生物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学四个重点发展方向,积极引进优秀教师和科研团队,涵盖工学、生物学、数学、信息学、计算机和物理学等专业背景,同时还有附属医院、大型企业的互聘教授和产业教授数十名。

在“新医科”背景下,学校着力发展面向临床应用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依托学校“临床提升战略”,整合数十家附属医院、合作企业优质资源,组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联盟。2019年,学校建立江苏省智能穿戴监护与康复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并获批成为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

重构学科教育体系,革新教学与人才培养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学校真正意义上打破学科界限,建立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与培养管理模式,形成适应学科交叉融合的网状管理结构。根据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建立以项目为纽带的双创动员机制、以任务为中心的科研合作体制、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等,充分释放人才、资源、技术等要素的活力,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长效机制”。学校依托多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品牌专业和优势学科,以微课、慕课、私播课、虚拟仿真实验、PBL、CBL、TBL等为纽带,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交叉学科人才。师生团队基于医工交叉成果衍生的多项创新科研成果和创业项目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

借力整合优质资源,探索产学研用新模式

学校坚持以大项目为牵引,将多学科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从学科队伍、平台资源、技术条件等多个方面支撑优势学科群建设,依托“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江苏省转化医学研究院”两大平台,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强强联合实现了工科资源与医科资源的互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孔祥清教授团队发明了对称型镍钛合金封堵器并创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策略,产品已在18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治疗10万例患者,每年为企业创造产值10亿元,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附属口腔医院于金华教授团队研发的自主品牌的口腔材料和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口腔医疗行业严重依赖进口品牌的现状。学校积极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想集团、迈瑞公司、神州数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方正集团等大型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对接产业龙头,建立了多领域合作、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协同创新中心和平台。(文图:郭政 周敏捷)

责任编辑:张阳